聚氨酯生物填料的工作原理
聚氨酯生物填料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?

首先要从聚氨酯填料的生产工艺上来说,聚氨酯填料是经过氧气、氢气双重而成,气孔均匀并且相互贯通,达到整块生物海绵填料多方位培菌载体。由于聚氨酯生物载体的多孔通透的结构,微生物在曝气池内单个生物载体的外表面实现亚硝化反应,而内部实现亚硝酸盐的反硝化。
所以在废水中,微生物和聚氨酯填料不仅有简单的物理吸附,还有正、负电荷的引力,使载体表面带有一定的阳离子活性基团及羟基等亲水性基团,可与污水中带有负电荷的微生物产生氢键、共价键的固定结合,从而将微生物及生物酶稳定的固定在聚氨酯填料载体上,使成活后的微生物不容易在水、气的流动和剪切作用下流失。因为聚氨酯海绵填料的孔隙率发达,达到90%--95%左右,所以填料上的微生物的负载量大,容积负荷高,从而使污水中的氨氮、总氮含量同时下降,达到污水处理微生物的目的。聚氨酯填料在吸附微生物同时,因为其特有的硬度和强度,它还具有切割气泡的能力,这样空气中的氧气也达到了充分利用。
聚氨酯悬浮填料相对于其它悬浮填料的优势:比表面积更大,比表面积可达4000-6000m2/m3;填料填充率显著降低,仅为10%-30%,而其它悬浮填料的填充率为30%~65%;微孔和粗孔的发泡体有很强的表面吸附能力和吸水性;易于挂膜,两个小时内微生物就能在载体内繁殖生长;3个星期的时间内出水水质已能保持稳定,而使用其它悬浮填料则需要2个月的时间;更加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和抑制降解的物质,保护生物膜;硝化和反硝化效果更佳,除氮能力更强;具有可调节的密度、沉淀速度、带电负荷以及导电性;和其他填料相比,流化床能耗明显降低。